我國智能建築市場蘊含的商機十分巨大,僅"十五"期間在城鎮住宅建設方面用于智能化系統的投資就可超過800億元。
  智能建築即"公共建築和住宅小區智能化",是現代建築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産物。與傳統建築相比,智能建築可使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更爲安全、舒適、方便和高效。自20世紀90年代初智能建築技術引入我國之後,智能建築技術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應用,目前,應用對象已由賓館、商務樓波及銀行、證券、辦公、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及城鎮住宅等各種建築領域。我國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智能建築設計、施工力量以及系統集成商和産品供應商。 負責指導和推動我國智能建築發展的建設部科技委智能建築技術開發推廣中心最近發布報告稱,我國智能建築市場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據統計,目前智能建築的投資約占建築總投資的5%至8%,有的可達10%。其中,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投資平均爲每平方米60元左右。今後,我國智能建築市場主要是住宅小區、賓館、寫字樓及公共建築等,而住宅小區則是最主要的市場。"十五"期間,全國城鄉住宅累計竣工面積將達57億平方米,其中城鎮爲27億平方米,農村爲30億平方米。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將增至22平方米。如按"十五"期間城鎮住宅竣工計劃的半數實現智能化計算,則用于智能化系統的投資就可達810億元,其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均不可低估。同時,已有城鎮住宅的智能化改造也將逐步進行,同樣會有不小的商機。此外,我國加入WTO後,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對辦公建築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對新建辦公樓,而且對量大面廣的已有辦公建築的改造都帶來了智能化需求。
  推廣中心的報告還指出,城市信息化的建設將進一步推進智能建築的發展。智能建築可以看作是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單元。智能建築支撐城市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帶動智能建築的發展。未來的城市信息化必須依靠信息技術在城市的管理、環境保護、節省資源、降低能耗、改善人類生産和生活條件等方面發揮作用,而智能建築恰恰在這些方面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采用高科技進一步發展智能建築技術勢在必行。
|